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始建于1940年9月,前身是沭阳钱集中共淮海区委党校。淮安市行政学院成立于1993年,与市委党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体制。淮安市委党校(淮安市行政学院)〔以下简称校(院)〕是市委领导下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智库。校(院)坐落于淮安市枚乘东路19号,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办公楼、教学楼、图书楼、报告厅、学员公寓、羽毛球馆、枚乘书吧等主体建筑,可同时容纳400余名学员住校学习生活。
校(院)现有编制98个,内设9个行政处室和10个教研教辅部门。目前,在职在编人员88人,参公管理26人,事业人员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助教9人),机关工勤9人。先后有31人次入选、获评省“333工程”、全省党校系统“三个一批”、淮安市“533英才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和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称号。主办《决策参阅》内参、《新淮论坛》校刊、“淮安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平台和“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微信公众号,协办《淮安日报》观点版,创新打造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境课堂——周恩来“五德”教育馆和好干部教育馆。校(院)先后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直机关党校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列为教学研究基地和社会实践调研基地,是江苏省文明单位和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
近年来,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坚持党校姓党,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教育培训了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人才,为淮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初步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干,体现总理家乡特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的“总—分—特”模块化课程体系,累计形成相关课程150余门,其中省级、市级、校级精品课程39门。连续5届获得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连续6届获评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教学组织奖,连续4届获评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组织奖,连续8年获淮安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第一等次。2017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次43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60000余人,相关工作经验、动态、资政报告先后获得省、市领导批示100余次,其中,“三名工程”“党校公开课”等相关做法先后得到时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正部长级)何毅亭、李书磊和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杨明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当好“党性教育主阵地、专业能力加油站”要求,以基本培训为牵引,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和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贡献党校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红色学府”新荣光!